好好變老專欄

【健康】見熟齡健康吃,慎防迷思

民以食為天,享受美食是人生一大樂事,但對很多熟齡人來說,最怕吃得不對而造成身體負擔,甚至影響健康,於是我們常有很多迷思,這個不敢吃,那個不能吃,最後不但失去了飲食的樂趣,甚至可能營養不夠。

熟齡族最常見的第一個飲食迷思,是「吃太少」。現代人一聽到「熱量」便心生警戒,但其實食物進入人體轉化成熱量,才能維持基本的心跳、血壓,並轉為肝醣,讓肌肉收縮血糖平衡。一個健康、體重正常的成年人,如果是中度工作者,每天需攝取的熱量要以體重(公斤)X35大卡。換算下來,體重50公斤的女性,應要1650大卡。

衛福部曾做過《台灣營養健康狀況調查》,發現台灣高齡者整體而言還是吃得太少,導致身體需要的營養不夠,反而變得虛弱。

第二個迷思是「多吃蔬果少吃肉」。其實,現在的飲食健康趨勢強調蛋白質攝取,尤其中年之後更應補充優質蛋白質,攝取足夠的豆魚蛋肉和乳品類,才能增加肌肉量,可提升體力、促進新陳代謝、減緩老態,未來更不容易疾病纏身。

另外,多吃蔬果雖沒錯,但應檢視自己是否每天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:全穀雜糧類、蔬菜類、水果類、油脂與堅果種子類、乳品類、豆魚蛋肉類,畢竟健康飲食要「多元」,食物種類愈多愈好,才能充分攝取不同的營養素。

第三個常見的迷思是過度的「少油少鹽少糖」。營養專家和醫師常建議大家別吃得太油太鹹太甜,人到中年也多半會嚴守清淡飲食的原則,但飲食不只為維生,更是一種樂趣,只要不過量,油鹽糖可以增加美味,促進食欲,而且油脂和鹽分也是人體必須的營養成分。

尤其上了年紀的銀髮族,味覺、嗅覺較為退化,食欲較低,過度清淡的飲食,反而更讓人失去吃東西的樂趣和興趣,適度甜、鹹、酸、辣和油脂,可讓食物添香,也能刺激感官,胃口大開。

最後一個迷思是「刺激性食物不能碰」,很多銀髮族絕對不碰咖啡和茶,就怕咖啡因不利健康。其實,咖啡和茶常常是生活的情趣,年齡高低也不該是停喝咖啡和茶的主要原因,主要還是要看原本有沒有喝的習慣而定。當然,中年之後還是要「適量」,建議每天不要超過兩杯(每杯以250cc),而且不宜太濃,也要記得在飲食中攝取足量的鈣質,以免咖啡因加速鈣質流失,導致骨質疏鬆。